“新事物的发展有一个炒作周期模型,当前,凯发国际娱乐官的发展是炒作的前期,还没有跨过裂谷。我预计5年可以跨过裂谷,再过10年进入业务商用的初期。”蒋国文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说道。
蒋国文,数字化转型专家、华为公司蓝军顾问、独立企业顾问专家,此前曾任华为企业云cto、华为云全球生态发展部副部长兼cto和华为云ai生态总经理。
在蒋国文看来,元宇宙并非是单纯的技术变革,而是对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宏伟蓝图的描绘。蒋国文认为,元宇宙的发展将是漫长的过程,将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变革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有两条主线可供选择。蒋国文告诉记者:“一个维度就是当前可以看到收入的领域,比如vr、ar硬件;vr职业教育培训和辅助实验;vr、ar游戏;通过vr、ar远程操作、远程驾驶、远程协作,在这些行业里可以选头部企业投。另外一个维度是长期的维度,很多技术还没出现,甚至不知道业务是什么,但是有很多基础技术是必须的。第一类就是感觉的仿真和仿生,如仿生机械手,仿生皮肤;另外就是引擎,包括对内容的构建,内容展示和传递传输的算法引擎;还有就是认知识别技术,我觉得都可以投。”
图为蒋国文,受访者供图
元宇宙并非横空出世的概念
虽然目前元宇宙大热,不过在采访中,蒋国文提到,元宇宙并非是横空出世的概念,而是产业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延续性创新,是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幅宏伟蓝图。
“元宇宙是未来美好的愿景,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深度融合的一个世界。它既不是一项技术,也不是一项业务,而是一个蓝图。它是当前的产业、业务或者技术的延续和升华,所以元宇宙的发展是延续性的,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概念。” 蒋国文说。
具体来看,蒋国文认为可以从四个维度分析元宇宙。第一,元宇宙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升华。此前更多强调的是交互方式,元宇宙强调的是融合和互动;第二,元宇宙是数字孪生的演进,由原本的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平行逐步转向融合;第三,元宇宙是互联网的演进。未来的互联网是虚实融合的价值互联网;第四,元宇宙描绘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发展的蓝图。
“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,再到web3.0,未来的互联网就是虚实融合的价值互联网,与腾讯所说的全真互联网是一样的。也就是说,此前互联网数据都属于互联网平台厂家,这实际上是不合理的。包括隐私保护和未来要出现的数据确权,如果数据确权了,意味着数据是有价值的,就是价值互联网。再结合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,就形成了虚实融合的价值互联网。”蒋国文解释。
“我们看之前的数字化转型,大家感受到的,更多是一个个场景的优化,但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不足的,实际上就是数字化是不足的,没有达到真正的虚实融合。未来是虚实融合的,物理世界是极度数字化的”。
蒋国文向记者举例分析,“目前物理世界数字化程度远远不够。比如通过声纹来判断制造企业的设备是否出现故障,就是数字化的过程。通过声纹的采集判断某一个波动,来判断是不是这个模具跑偏了。相当于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,就必须通过细分、数字化来更好地驾驭,这是未来数字化最核心的发展”。
针对元宇宙将来会带来的影响,蒋国文认为:“元宇宙对生活的影响是人与人之间距离的进一步拉近和身临其境,体验也会特别好,能感知到握手、拥抱、拍肩膀等。对于产业的影响,我认为是数字化的深度发展,产业的创新更细分,创新能达到目前的万倍或亿倍,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。”
元宇宙将在五大领域快速落地
蒋国文认为,从长远看,元宇宙实际上是“蓝图”,包含的方面较多。但在短期可预见的范围内,也有可快速落地的五个方面,具体包括终端、引擎平台、内容创作、仿生和识别算法。
“第一是终端的发展。一个是内容创作的终端,比如去拍摄、现场直播,这些终端就要重建三维空间。另外就是显示终端,比如vr、ar、全息投影。这些都是可见的,因为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或者元宇宙,内容的创作和内容的显示是必不可少的。针对这块儿来讲,我觉得应该往高端走,低端的机会不大。因为我体验了一些,低端的体验效果太差了。”蒋国文表示。
“第二,算法引擎和算法平台。我们在内容创作时、内容后期制作时和内容显示时,都需要引擎算法来渲染、抹平、加光、打光。包括三维和四维的数字化建模工具,像maya、3dmax、unity等。这块儿(将来)还需要很多专业的引擎或者是细分领域的引擎。”蒋国文说道。
“第三,内容的创作。元宇宙的游戏、虚拟数字人,现在也有很多虚拟主播、虚拟主持人。这块的核心还是要聚焦到商业上。比如虚拟数字人,帮企业做虚拟人的ip、直播。还有一个就是在尝试的ntf,叫数字藏品,艺术家或者博物馆通过数字藏品的方式变现,或是产生新的交易模式,我感觉就是比较虚一点,因为这些数字化艺术品跟物理的艺术品是分离的,数字化艺术品到底有没有价值?价值有多大?实际上很难去定性”。
蒋国文表示:“我觉得有一个比较好的场景是职业培训和企业员工培训。比如汽车专业的培训,发动机你不可能让同学们去拆解,就可以用ar做。相当于戴着眼镜就可以看到把发动机部件怎么拆下来,怎么装回去。还有消防领域,因为存在危险,相当于通过虚拟现实来让你学习,这样就避免了危险。还有很多,一些化学实验、应急场景,很多场景其实都可以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来学习。”
“第四,仿生方面。比如仿生手、仿生皮肤、手柄、手势识别、嗅觉、触觉的仿真模拟。当前这是很缺失的一个领域。我们看到facebook(meta)投的就是仿生手。这是当前看到的缺失的技术,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。”蒋国文认为。
蒋国文表示:“第五,识别算法。空间模型建立起来之后,要识别空间里的万事万物。相当于这里有一辆车在跑,车的大小、品牌、车内、车外、车的速度,这些参数要识别出来才有价值。这样才可以在增强现实的时候加入其他元素,才能跟原来的元素进行配合。所以识别也很重要,这个识别不是单纯地识别出它是什么,还要识别出它的参数。”
中国科技公司在长期投入方面仍不足
在与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谈及我国目前在元宇宙领域的优势时,蒋国文认为,总计有四点,“第一,我国用户群比较大。网民是世界上最多的;第二是尝试。中国在互联网应用上的尝试创新发展比较好;第三,各方面容忍度更宽容一些。从创新角度来说,规则有一定容忍度,我觉得这是必要的;第四,是政策扶持。有关部门也提出来,研究发展元宇宙”。
另一方面,我国在元宇宙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。蒋国文表示:“第一是底层技术。仿真、仿生、引擎、识别,我觉得中国企业需要加大力度投入;第二是高端设备,比如vr、ar,这些高端设备还是三星、facebook(meta)、微软的,我们是有一些中端、中高端的,但还是有一些距离;第三是战略不足,我们的企业很多业务应用创新(考虑)的是能不能快速来钱?就是战略定力不足。元宇宙发展实际上还有很多不确定,需要长期的投入。没有战略定力,实际上对未来的发展不利。”
在谈及为何在底层技术方面有不足时,蒋国文认为:“主要还是投入,我们看到战略上投入和产出最明显的就是谷歌。谷歌投人工智能投了很多年,包括到现在也一直在投。比如alphafold,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蛋白质进行预测,应用在未来的药物创新领域,实际上已经世界领先,而且开始做产业化,这个非常厉害。alphacode也是去年推出,代替程序员来编程,可以把程序框架快速生成出来,对程序员的开发效率会提高非常多。另外谷歌对无人驾驶投入差不多10年了,实际也看不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。未来可能还要再投10年、20年,它能长期投,然后还能最终走到胜利这一步,这确实很厉害。”
“华为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,华为在战略投入、战略定力方面,应该在中国公司来说,在我理解的范围内是最好的。对底层的这些投入,华为2012实验室全球有4万人,14个海外研究所。比如法国研究所,重点就研究外观设计;俄罗斯、以色列研究所在数学算法的前沿;德国研究所是制造前沿;日本研究所是质量前沿。就相当于在有优势的这些国家,成立了对应的研究所,用当地的科学家、教授和行业专家,世界的人才为我所用。”蒋国文说。
“目前,中国互联网公司对长期投入方面还是有一些不足,我觉得与发展周期有关,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发展起来毕竟才20年,我觉得还是时间差的问题。”蒋国文认为。
预计需5年以上时间跨过裂谷
值得注意的是,在去年facebook(meta)宣布全面转型元宇宙之后,股价开始呈现下跌态势。
蒋国文认为:“第一,我觉得股价下跌是合理的。前面我讲了,元宇宙是一个蓝图,是个愿景,不是一个业务,也不是一个商业。也就是说,元宇宙短期内商业价值可以认为是凤毛麟角,但投入却是非常大。投入和应用落地之间的时间可能是5到10年,甚至更长。也就是说facebook(meta)投入到元宇宙的东西能不能变现,它自己也讲不清楚,投资者也看不到,所以股价跌是正常的。第二,facebook(meta)投元宇宙,本身也是必须的。虚实融合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就是元宇宙,它不做相当于就没有未来了,包括腾讯也是一样,没投入就会错失这个机会。所以从企业来讲是必须投,从商业来讲,短期甚至中期都看不到商业价值。所以股票下跌正常。”
资料来源:gartner,记者制图
“它的发展有一个炒作周期模型。从炒作初期到炒作顶点,到大家失望跌入谷底,然后再慢慢发展起来。这个曲线特点就是在炒作很猛或者期望值很高的时候,业务和技术不一定真发展,是过了裂谷之后,(业务)真正开始逐步落地的时候,炒作的声音也没那么大了,但是业务确实有了。”蒋国文分析。
他解释称:“比如说区块链已经走过裂谷,目前电子合同用得非常广,电子存证、电子发票、电子证照底层技术,就是区块链,只不过是大家没有这么关注了。5g也类似,2020年是5g的起点,实际上业务的发展要15到20年,到2035年,2040年可能都是5g的时代。目前包括奥运会的多视角直播,大家可以调,可以看近角,可以看远角,高清的体育赛事直播、vr直播,实际上它的基础都是5g。”
“元宇宙的发展阶段可以跟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类比,人工智能的发展标志性事件是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,元宇宙第一次提出是1992年的科幻小说《雪崩》。人工智能经过三次浪潮,第三次浪潮才开始进入商业化时代,起点是2008年,专家开始尝试用深度神经网络来做人工智能算法模型,到2012年首次通过了图灵测试,实现了机器翻译和图像识别的图灵测试,达到人的水平,然后开始逐渐商用。意思就是说元宇宙当前就相当于人工智能的2008年,5年之后开始逐渐商业应用。当前元宇宙的发展是炒作的前期,还没有跨过裂谷。我预计5年可以跨过裂谷,再过10年进入业务商用的初期,真正发展可能还是要10年甚至15年的周期,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。”蒋国文表示。